第307章 吐露前情

第三零七章 吐露前情

使者宣完旨意后,把圣旨交给沈丽君,又满脸赞叹地对沈侯说道:“侯爷本就是朝中表率,为官做人自不必说,如今国公爷更是青出蓝更胜于蓝,这般手足情深,可以如此轻易舍弃爵位,这等品格实在是令人敬佩啊。”

沈侯苦笑,沈昭英打仗倒是历练出来了,这和人斗心眼却还差得远。

皇上这是在记恨当年沈昭英对沈秋君所做的事情,所以才会这样安排,也罢,事情既然已是如此,只好往好了看,虽说沈丽君不会被逼随意改嫁,不过到底有这个一纸圣旨,才算是名正言顺,再不必担心被人拿来作靶子了。

沈侯忙笑道:“不敢当,这全是皇上给的恩典。大人请里边喝茶。”

使者笑道:“不了,皇上还等着下官回去复命呢。”

沈侯忙带着众人相送,那使者在沈家不敢托大,和沈侯一路相互奉承着出了永宁侯府。

再说沈丽君捧着圣旨,却如手捧巨石一般,手上心头沉甸甸的,尤其是沈大嫂那锐利的神情,她不用拿眼看都能感觉到她眼光中透出的泌人寒意。

送走使者,沈侯在回来的路上对沈昭英说道:“这拿爵位换丽儿的自由,是你昨日郑重选择的,男子汉大丈夫拿得起就要放得下,我相信你以后也不会为此后悔的,不过,你的妻子儿女却未必能理解你的苦心,你可要好好劝解才是,家和万事兴啊。”

沈昭英心中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封国公而高兴,虽然自己封国公后。弟弟势必要封为永宁侯世子的。可他有种被强分出沈家的感觉。虽然这个国公爵位是他极力追求的,但这儿子不能承爵,始终是块心病,且又见永宁侯被封赐世袭罔替,他的心里越发的不好受,心中已经隐隐有了悔意。

此时见父亲如此说,沈昭英便忙笑道:“儿子当时想得明白,自然不会后悔。当日是我亏欠了妹妹,我为她做这些也是应当的,不管付出多大代价,儿子都认为值得。”

沈侯拍着儿子肩膀,点头道:“你能这么想,为父心中也就放心了,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,如今沈家一门双爵位,实在太出风头了。作为皇后母族,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。有些缺憾也未尝不是件好事,至于子孙,他们自有自己的造化,只要他们认真做人做事,不怕没有出头之日。”

沈昭英忙点头称是,回到后院,众人纷纷相贺沈昭英得封国公之位,沈夫人犹叹道:“幸好国公府盖好还有些时日,不然你们才回来,还没怎么团聚,你们就要搬出去,我这心里不好受啊。”

沈昭英笑道:“母亲不必如此,就算儿子搬出去住,每日仍能回府向您请安的。”说罢,又恭贺沈昭宁得封世子。

沈昭宁倒不好意思起来,连声道:“弟弟何德何能,不过是沾了大哥的光罢了,以后有事还要多多请教大哥呢。”

彼时沈丽君已经悄悄和沈夫人说了一声,要回园子里去,沈夫人看着沈大嫂看向沈丽君的目光不善,不由在心中叹气,便点头同意了。

沈大嫂一时不察,转眼工夫不见了沈丽君,此时又有府中众人上前恭贺,再听到沈昭宁如此说,心中方好受些。

一时众人散了去,沈侯想了想,又把孙儿们都叫到外书房去训戒,当然着重针对的是珂哥儿。

珂哥儿的心情自然受到影响,不论是他还是其他人,都知道他将来是要接替沈昭英的侯爷爵位的,如今眼看着父亲升作了国公爷,可惜却不能承袭,倒把个侯爷位子让给了二叔一脉,而他将来却从既定的侯爷变成了永宁侯府的旁支了。

不过一路走去,他也想明白了,事情已成定局,自己也只能看开,而且对于事情变成现在这个样子,他对其中的缘由也是心知肚明的。

他知道这是皇上小肚鸡肠,在报复多年前父亲与姑姑之间的恩怨,他身为臣子,不敢去怪皇上。

他也觉得父亲当年事情办得糊涂,如今又固执到底,看不到形势,不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,但凡他能皇上与皇后跟前说句软和话,事情绝对会大不一样,便身为人子,他不能随意指责自己的父亲。

如今见祖父一把年纪,还在为自己忧心,珂哥儿忙笑道:“祖父不必担心我,自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,这是天意。孙儿自小受祖父教导,看重的不是什么爵位,而是能如祖父一般做一个真正的英雄豪杰。再说了,就算孙儿不能袭爵,却也比寻常百姓及大多官宦子弟要好的多,人生总有许多不公平处:虽然自来立嫡立长,我父亲与二叔同是嫡子,也是同样的优秀,不过是因为二叔晚生几年,便没了承爵的机会,这其实对二叔也是不公的。所以说,孙儿虽被命运戏耍了一番,却也拥有大多世人所没有的富贵出身,孙儿就算是暂时心中不平,最终仍能解了这不平的。”

沈侯欣慰地看着珂哥儿,点头赞道:“你不愧是我向来最为得意的孙儿,今日有你这番话,我也就放了心,也知将来你必仍是我最为得意的孙儿。”

珂哥儿忙笑道:“孙儿不敢当,只愿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,不致堕了沈家的名声。”

这边沈侯安抚了孙儿,那边沈昭英夫妻却大吵大闹起来。

原来大嫂回到房中,便忍不住埋怨丈夫做事糊涂,拿着子孙三代的世袭去换沈丽君的婚嫁自由实在不明智。

沈昭英心中早就后悔了,如今被妻子数落时,心中更是憋屈,便免不了粗声大气地为自己的行为辩解。

沈大嫂见此,越发为自己和儿女们委屈,放声大哭道:“早知如此,倒不如不做这个国公,不然将来你我百年后,儿女们要依靠谁?难道将来要在老二两口子底下讨饭吃?”

沈昭英闻言心中更加的烦躁,指着妻子骂道:“这是沈家大喜的日子,你嚎什么嚎,再嚎小心把现在的这点福气都嚎没了。”

珍姐儿听到父母争吵之声,忙赶过来相劝,听到母亲的一番言论,不由想到自己的下半辈子,心中也是悲戚,呆呆站在发愣。

就在闹得不可开交之时,沈老太太已经得了消息,让人来叫沈昭英,沈昭英忙借着这个机会,自家里逃了出来。

珍姐儿这才回过神来,走过去劝说母亲:“事情已然如此,多说无益,反倒让父亲下不了台,兄长他们还年轻,以后说不得也能如那锦乡伯李意书一样,自己拼个爵位出来呢,就算不能,有父亲的军功在,做个世代官宦之家也不难。再则,便是有个三世传袭,到时三世而斩,一样还是平民。”

沈大嫂呜咽道:“空有一个国公位子,不过是面上好看罢了,不出一两代必会败落下去。你以为爵位是那么好挣的,李意书也是运气好,正好遇着内忧外患,这才立了些功劳,如今四海升平,边关安稳,要想再有这个机会,只怕是不能够了。”

因为沈大嫂的偏爱,很多事情上她都会和珍姐儿商议,所以珍姐儿虽是闺阁女子,对一些世事倒也是极明白的,沈大嫂说的话,她自然也想到了,此时不过是为了劝母亲,也是为了劝说自己,这才会如此说,如今被母亲说破,她也不由心中愁肠百结。

沈大嫂又恨道:“这必是皇后在其中做梗,才会出现这么个不尴不尬的封赏。”

珍姐儿惊道:“我们是一笔写不出两个的沈家,姑母为何要如此做?”

沈大嫂冷笑道:“还不是为了那十几年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。”

当下,沈大嫂也不顾女儿尚未出阁,将当年的前因后果如倒豆子一般,全讲给了女儿听。

珍姐儿听后,心中惊涛骇浪,怪不得父母亲都不喜欢三姑母,原来当年竟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,倒是难为了当今皇上了,竟会有这么一位皇后!

沈大嫂添油加醋地讲了沈秋君的事情后,心中的怒火倒是得到了一些宣泄,又因方才哭过一场,倒有些乏了,珍姐儿忙服侍着母亲躺下休息,她自己倒一时闲来无事,又且方才听到姑母当年的事情,也需要在心中缓冲一下,于是便顺着园子一路慢慢走去。

偏巧便走到了沈丽君所住的园子附近,而此时因为太阳正好,兰姐儿正扶着弟弟慢慢在园中走动,正好顶头遇到珍姐儿。

珍姐儿本来对沈丽君母子颇多怨言,如果不是因为她们,父亲也不会那样做,母亲也不会这样伤心,而她则不必担心自己的后半生,再加上此时她满腹的心事,所以珍姐儿只当没看到,带着丫头便转了路而去。

兰姐儿见她如此傲慢,心中亦是恼火,便触动她当年身为郡主时的脾气,不由叫道:“珍儿,你站住,为何见到表姐表兄却不过来见礼,你母亲就是这样教你礼节的?”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