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年轻观主
华夏大地之上,自古就有名山奇川无数,钟天地之灵气。
就在神州东南之地上,有一齐云山。
齐云山海拔有一千一百多米,在连绵的群峰之间,一山独秀。山上奇岩怪石,飞瀑涧流,又四季蓊郁,飞鸟小兽不绝。
而大半个山顶,更是常年掩映在云雾之中,朦朦胧胧,仿佛仙家之境,修真洞天。隐隐约约之间,可见山顶之上,一座道观模样的建筑。
道观占地约四五百米方圆,通体有大殿,旁殿,道舍,库房等建筑。麻雀虽小,倒也五脏俱全。只是如今看来,许多屋舍皆油漆剥落,有不少的残破之处。虽然打扫得极为清洁,却难掩那丝破败之象。
飞云观,正是这建在齐云山之巅的道观观名。
相传这飞云观乃是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,换成如今的公历纪年,也就是1821年以后所建。如今是21世纪,笼统算下来也有一百七百十年的历史了。
原本是间丛林庙,属天下所有道众共同所有,凡属道教的法裔弟子,都有权利入住,甚至是管理庙务。
只是一百多年下来,人间更替,不断发展,来到这飞云观的道士愈来愈少。后来再无外来道士进驻,这飞云观逐渐的也是向着子孙庙的方向发展着,师徒之间开始代代相传起来。到了如今,则是彻底成了子孙庙,师逝徒继。
其实说是子孙庙,也不过在挣点门面罢了。
真实情况却是如今道士越来越少,就算肯出家为道的大多也去了全真,正一这样传承百千年之久,要名气有名气,要资源有资源的正统道宗大教。谁肯跑到这个小地方来当道士。
无奈之下,历代飞云观观主只好下山去领养些孤儿回来,悉心教导,长大之后倒也名正言顺的继承了这间飞云观。如此反复着,却是勉强维持着历代观主嘴里一直所坚持的飞云观“道统”不失。
这一代的飞云观观主乃是道号为净尘的一个道长,净尘道长依着往例早在十几年前就领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回来,取道号为易清。
说是道号,其实作为名字倒也无不可。后来陆续又领养了三个孤儿回来,便是易清这四个师兄弟了。
整个飞云观,到了易清师父这一代,大猫小猫加在一起也就是只有这五只。
此刻,在这飞云观附近的一处山峰之上,正有四个年轻道人肃然默立着,皆一脸的悲戚之状。四个道人,穿的都是古色古香的道袍,只是道袍的膝盖之处,俱沾满了泥屑。
而本就素洁的道袍,想来是洗的次数多了,显得有些泛白,有些地方更是有着不少缝补过的痕迹。
四个人静立不语,最显眼的却是当先一个约莫二十左右年纪的年青道人。
一来四人中其余三人都是一直流泪不止,唯有此人虽然双眼之中也通红一片,却始终未让泪水流淌下来;二来另外三人皆一头长发,盘着道士髻,此人却是一个颇为现代化的板寸头,倒显得与身上古朴的道袍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。
此人正是易清。
望着眼前新近隆起的坟包,易清只觉心头满是悲戚。
净尘道长虽然一生修道,奈何这世间哪还有长生的法门,到了八十多岁,前些日子终于是羽化而去。也算是无疾而终,逍遥羽化。但对于易清四个师兄弟而言,从小将自己等人领养进观的师傅逝去,却是一个惊天的噩耗。
虽然如今世上火化之法盛行,但对于道门之人,自然是讲究入土为安。易清在悲伤之下,却也强撑着带领着三个师弟给师傅安排后事。就在这飞云观附近挑选阴宅,将师傅入土为安。
易清是净尘道长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,也是净尘道长最先领养的孤儿。因此比起三个师弟,易清随师傅时间最长。
此时站在师傅的坟茔之前,想起往日师傅的悉心照顾,扮演着严师慈父的角色。再听及身后三个师弟的啜泣之声,易清的眼泪数次涌上眼眶,却又被他生生的逼了回去。
... -->>
师弟们能哭出来,他易清却不能。他是大师兄,师傅去后,他便成了这飞云观下一代的观主。飞云观一切的事物,就都要靠他维持。
自从华夏步入改革开放以来,国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。钱包里的余钱越来越多,自然而然的开始注重精神上的享受。因此华夏的名山大泽之间,到访的人数猛然间多了起来。
齐云山在华夏东南之地,也算是小有名气,每年自然也招引来了不少寻幽访奇的游客。只是这齐云山,终究不能与武夷,庐山,黄山等地争锋。又没有多余的钱财开辟山道,修缮道观,因此每年得到的香火钱也是寥寥无几。
飞云观传承到净尘道长这一代,已是隐隐有些难以维持的迹象。平时靠着净尘道长的名号,还能够在附近这些乡镇上做些法事。再加上一年来游客的少许香火钱,倒也能勉勉强强维持下来。
如今净尘道长逝去,他易清自问凭着自己的名号,还没有在这乡镇上混开的本事。而靠着那无法料定的游客香火钱,易清连能否养活自己这师兄弟四人心里还没有底。
“师傅,徒儿一定会振兴飞云观,以慰师傅在天之灵!”
轻声低语一句,易清那显得有些白皙的手掌猛然握紧。膝下一弯,再次恭敬地跪了下来。也不在乎满地的泥沙,锋锐的山石,额头直接触碰在地上,神情之间满是坚定。
身后三人见易清如此,也顿时紧跟着跪了下来,神情皆是坚定无比。
“师傅放心,我们一定会好好地帮助大师兄,振兴飞云观的。”
身后传来一道略显沉稳的声音,令的易清的心里不由得一暖。这声音的主人,不用看也知道是自己的二师弟易虚。易虚比自己晚两年才被师傅领养进观,性子有时候却比自己还稳重不少。
在易虚身后的是三师弟易尘,十五六岁的年纪,性子最是跳脱。而最小的四师弟易静今年才十岁大小,也是对自己最为依赖的一个师弟。毕竟还只是孩子一个,师傅年迈,不少事都由自己亲自照应。
三个师弟,虽然性子各不相同,但一直以来对易清却都颇为的敬重。
此刻听到易虚的话,易清心里暖意之中也是略显一振。师傅不在了,自己还有三个师弟在身边!
“易虚,我下山之后,这道观就交由你照顾了。师傅在世时还留了些余钱,再加上那些香火钱,倒也能坚持一段时间。我下山募捐到钱,马上就回来。”
再次叩了三个头,易清才站起身来,对着身后的易虚说道。
这本就是四人商量好的,要想振兴飞云观,单靠守在道观里等着香客的施舍,是没有希望的。易清思量之下,当即决定下山,看能否赚到一些钱财。至于观里的事,二师弟易虚素来稳重,想来能维持的过来。
“我们一定会守着道观,等大师兄回来。”易虚望着易清,一脸坚定地说道。道观,不仅是对易清。对易虚三人来说,也是他们的家,是从小生活到大的地方。
“大师兄,你一定要快点回来啊。”
师傅刚去世,最疼爱自己的大师兄又要马上下山了,好不容易止住眼泪的易静顿时又哭了起来。小小的脸上挂起两道泪痕,哽咽地窜到易清跟前说道。
看到易静一哭,易清心里也是一疼,却强自露出一抹笑意,蹲下身来擦去易静脸上的眼泪,轻声哄道:
“大师兄只是下山去一会儿,到时候一定带很多的糖葫芦回来给易静吃。这段时间易静可不许偷懒啊,每天都要做早课,诵读经文,知不知道。”
说着易清却是将头瞥向了一旁的易虚,易尘两人。易静只有十岁的年纪,还需要他们两个师兄照顾。
“大师兄放心吧,易静会很乖的。”没等易虚两人开口,易静自己倒是在易清面前保证了起来。毕竟小孩子心性,被易清一哄,登时就止住了眼泪,只是两道红红的泪痕仍旧挂在脸上。
“先回观里吧,师傅不在了,我们更要自律修身。明天我再走。” 展开全部内容
就在神州东南之地上,有一齐云山。
齐云山海拔有一千一百多米,在连绵的群峰之间,一山独秀。山上奇岩怪石,飞瀑涧流,又四季蓊郁,飞鸟小兽不绝。
而大半个山顶,更是常年掩映在云雾之中,朦朦胧胧,仿佛仙家之境,修真洞天。隐隐约约之间,可见山顶之上,一座道观模样的建筑。
道观占地约四五百米方圆,通体有大殿,旁殿,道舍,库房等建筑。麻雀虽小,倒也五脏俱全。只是如今看来,许多屋舍皆油漆剥落,有不少的残破之处。虽然打扫得极为清洁,却难掩那丝破败之象。
飞云观,正是这建在齐云山之巅的道观观名。
相传这飞云观乃是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,换成如今的公历纪年,也就是1821年以后所建。如今是21世纪,笼统算下来也有一百七百十年的历史了。
原本是间丛林庙,属天下所有道众共同所有,凡属道教的法裔弟子,都有权利入住,甚至是管理庙务。
只是一百多年下来,人间更替,不断发展,来到这飞云观的道士愈来愈少。后来再无外来道士进驻,这飞云观逐渐的也是向着子孙庙的方向发展着,师徒之间开始代代相传起来。到了如今,则是彻底成了子孙庙,师逝徒继。
其实说是子孙庙,也不过在挣点门面罢了。
真实情况却是如今道士越来越少,就算肯出家为道的大多也去了全真,正一这样传承百千年之久,要名气有名气,要资源有资源的正统道宗大教。谁肯跑到这个小地方来当道士。
无奈之下,历代飞云观观主只好下山去领养些孤儿回来,悉心教导,长大之后倒也名正言顺的继承了这间飞云观。如此反复着,却是勉强维持着历代观主嘴里一直所坚持的飞云观“道统”不失。
这一代的飞云观观主乃是道号为净尘的一个道长,净尘道长依着往例早在十几年前就领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回来,取道号为易清。
说是道号,其实作为名字倒也无不可。后来陆续又领养了三个孤儿回来,便是易清这四个师兄弟了。
整个飞云观,到了易清师父这一代,大猫小猫加在一起也就是只有这五只。
此刻,在这飞云观附近的一处山峰之上,正有四个年轻道人肃然默立着,皆一脸的悲戚之状。四个道人,穿的都是古色古香的道袍,只是道袍的膝盖之处,俱沾满了泥屑。
而本就素洁的道袍,想来是洗的次数多了,显得有些泛白,有些地方更是有着不少缝补过的痕迹。
四个人静立不语,最显眼的却是当先一个约莫二十左右年纪的年青道人。
一来四人中其余三人都是一直流泪不止,唯有此人虽然双眼之中也通红一片,却始终未让泪水流淌下来;二来另外三人皆一头长发,盘着道士髻,此人却是一个颇为现代化的板寸头,倒显得与身上古朴的道袍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。
此人正是易清。
望着眼前新近隆起的坟包,易清只觉心头满是悲戚。
净尘道长虽然一生修道,奈何这世间哪还有长生的法门,到了八十多岁,前些日子终于是羽化而去。也算是无疾而终,逍遥羽化。但对于易清四个师兄弟而言,从小将自己等人领养进观的师傅逝去,却是一个惊天的噩耗。
虽然如今世上火化之法盛行,但对于道门之人,自然是讲究入土为安。易清在悲伤之下,却也强撑着带领着三个师弟给师傅安排后事。就在这飞云观附近挑选阴宅,将师傅入土为安。
易清是净尘道长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,也是净尘道长最先领养的孤儿。因此比起三个师弟,易清随师傅时间最长。
此时站在师傅的坟茔之前,想起往日师傅的悉心照顾,扮演着严师慈父的角色。再听及身后三个师弟的啜泣之声,易清的眼泪数次涌上眼眶,却又被他生生的逼了回去。
... -->>
师弟们能哭出来,他易清却不能。他是大师兄,师傅去后,他便成了这飞云观下一代的观主。飞云观一切的事物,就都要靠他维持。
自从华夏步入改革开放以来,国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。钱包里的余钱越来越多,自然而然的开始注重精神上的享受。因此华夏的名山大泽之间,到访的人数猛然间多了起来。
齐云山在华夏东南之地,也算是小有名气,每年自然也招引来了不少寻幽访奇的游客。只是这齐云山,终究不能与武夷,庐山,黄山等地争锋。又没有多余的钱财开辟山道,修缮道观,因此每年得到的香火钱也是寥寥无几。
飞云观传承到净尘道长这一代,已是隐隐有些难以维持的迹象。平时靠着净尘道长的名号,还能够在附近这些乡镇上做些法事。再加上一年来游客的少许香火钱,倒也能勉勉强强维持下来。
如今净尘道长逝去,他易清自问凭着自己的名号,还没有在这乡镇上混开的本事。而靠着那无法料定的游客香火钱,易清连能否养活自己这师兄弟四人心里还没有底。
“师傅,徒儿一定会振兴飞云观,以慰师傅在天之灵!”
轻声低语一句,易清那显得有些白皙的手掌猛然握紧。膝下一弯,再次恭敬地跪了下来。也不在乎满地的泥沙,锋锐的山石,额头直接触碰在地上,神情之间满是坚定。
身后三人见易清如此,也顿时紧跟着跪了下来,神情皆是坚定无比。
“师傅放心,我们一定会好好地帮助大师兄,振兴飞云观的。”
身后传来一道略显沉稳的声音,令的易清的心里不由得一暖。这声音的主人,不用看也知道是自己的二师弟易虚。易虚比自己晚两年才被师傅领养进观,性子有时候却比自己还稳重不少。
在易虚身后的是三师弟易尘,十五六岁的年纪,性子最是跳脱。而最小的四师弟易静今年才十岁大小,也是对自己最为依赖的一个师弟。毕竟还只是孩子一个,师傅年迈,不少事都由自己亲自照应。
三个师弟,虽然性子各不相同,但一直以来对易清却都颇为的敬重。
此刻听到易虚的话,易清心里暖意之中也是略显一振。师傅不在了,自己还有三个师弟在身边!
“易虚,我下山之后,这道观就交由你照顾了。师傅在世时还留了些余钱,再加上那些香火钱,倒也能坚持一段时间。我下山募捐到钱,马上就回来。”
再次叩了三个头,易清才站起身来,对着身后的易虚说道。
这本就是四人商量好的,要想振兴飞云观,单靠守在道观里等着香客的施舍,是没有希望的。易清思量之下,当即决定下山,看能否赚到一些钱财。至于观里的事,二师弟易虚素来稳重,想来能维持的过来。
“我们一定会守着道观,等大师兄回来。”易虚望着易清,一脸坚定地说道。道观,不仅是对易清。对易虚三人来说,也是他们的家,是从小生活到大的地方。
“大师兄,你一定要快点回来啊。”
师傅刚去世,最疼爱自己的大师兄又要马上下山了,好不容易止住眼泪的易静顿时又哭了起来。小小的脸上挂起两道泪痕,哽咽地窜到易清跟前说道。
看到易静一哭,易清心里也是一疼,却强自露出一抹笑意,蹲下身来擦去易静脸上的眼泪,轻声哄道:
“大师兄只是下山去一会儿,到时候一定带很多的糖葫芦回来给易静吃。这段时间易静可不许偷懒啊,每天都要做早课,诵读经文,知不知道。”
说着易清却是将头瞥向了一旁的易虚,易尘两人。易静只有十岁的年纪,还需要他们两个师兄照顾。
“大师兄放心吧,易静会很乖的。”没等易虚两人开口,易静自己倒是在易清面前保证了起来。毕竟小孩子心性,被易清一哄,登时就止住了眼泪,只是两道红红的泪痕仍旧挂在脸上。
“先回观里吧,师傅不在了,我们更要自律修身。明天我再走。” 展开全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