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9章 魏博牙兵
魏博,魏州。
魏州也叫大名府。
实际上唐朝并没有大名府,之所以魏州被称为大名府,是魏博节度使田悦僭改魏州大名府为大名府,唐朝中央是不承认的,所以外面依然叫魏州为魏州。
而大名府,只是魏博自己的人对魏州的称呼。
牙兵之名出于“牙旗”这个词汇,古代大将出镇,例建牙旗,仗节而行,因而官署称牙。唐朝节度使出镇,例赐双旌双节,所以任官节度使也被称为“建节”,于是便也援古例称官署为牙,称所树之旗为牙旗,称所居之城为牙城,所居之家为牙宅,称所亲之将为牙将,卫队为牙队,而节度使直属的私兵则被称为牙兵。
这就是牙兵的由来,说白了牙兵就是节度使的私兵。
按理说,牙兵作为节度使的私兵和亲军,对节度使忠心耿耿的,但是,身为朝廷任命的节度使不把皇帝和长安朝廷当一回事,牙兵也就凭借自己强悍的武力值日渐骄悍,也不把节度使当一回事。
魏博的牙兵更是如此,回顾魏博镇的历史,节度使或留后田弘正、史宪诚、何全暤、乐从训、乐彦祯都是被部下叛军所杀或所逼迫退位,所以当时有个说法:
长安天子,魏府牙军。
而之所以魏博牙兵厉害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,从唐代宗宝应二年到现在这130多年时间内,魏博牙兵,实际上是以世袭状态存在的。
意思就是,魏博牙兵都是父子兄弟代代相传,彼此子女互相通婚,在十几年后,便结成了“父子相袭,亲党胶固”的关系,几乎没有外人加入,这自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,节度使也只能“丰其衣粮,动要姑息”。
罗弘信此人就是魏博牙兵出身,其曾祖父罗秀、祖父罗珍、父亲罗让都是魏博军校,罗弘信年少的时候便进入了魏博牙兵。
魏博牙兵势力庞大,骄横无比,强取豪夺,违犯法令,官员不能制止。牙兵还经常发动兵变,驱逐、杀死节度使。史宪诚、何全皞、韩君雄、乐彦祯等人都是由牙兵推立的。
罗弘信哪里不知道牙兵的危害,但是他需要牙兵去抑制其他各州的州兵和镇兵,根本不敢乱动。
历史上罗弘信之子倒是借朱温之手,除掉了魏博牙兵,但魏博也因此一阕不振,最后魏博沦为宣武附庸。
不过罗弘信也在另辟蹊径,自己招兵买马,不经过牙兵之手。攻打横海的三万大军就有两万是罗弘信自己重新招募的私兵,而不是魏博牙兵。
罗弘信出自牙兵,而又防备牙兵,自然就引起了一众牙兵的不满。
特别是之前,罗弘信没有跟一众牙将们商量就投靠朱温,导致现在朝廷大军压境,誓有一举铲平魏博的意思。
相州被占,禁军骑兵在魏博腹地肆意驰骋,三万横海军毕竟博州,一时间整个魏博到处都是敌人,而宣武却又没增援的意思。
当消息传回魏州的时候,魏州的牙兵们都在议论纷纷,都在后悔当初怎么推荐罗弘信当了这个节度使,于是牙兵们又起了兵变换节度使的心思。
反正又不是没干过这样的事,对于兵变,魏博牙兵们那是手到拈来。
魏博牙兵们的情况,城中的锦衣卫自然清楚。锦衣卫都是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,这个时候自然不会错过在中间煽风点火。
魏州乱起来,对于禁军在前线的战斗可是帮助很大。
于是乎,锦衣卫的探子便开始接触那些比较有实力的牙将,然后大肆许诺,反正后面又不用兑现的。
当然,这也很有危险,但只要成功,他们就能得到重赏。
。。。。。。
“这么下去不行,如今朝廷大军压境,我们魏博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。横海军也攻入了我魏博,已经逼近博州,再这么下去,我们魏博就危险了。”
展开全部内容